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佛教生活 靈鷲映象 訊息內容

觀音道場--多羅觀音

圖 / 教育院文 / 出版中心

位於天眼門旁的觀音道場,可俯瞰東北角濱海公路、卯澳海灣以及三貂角燈塔,內有一風動石,禪坐於此,靜聽風聲、海潮聲,讓人頓消塵世煩躁爭鬥之心;眼望多羅觀音塑像,更生起慈悲度眾之菩提心。心道法師十五歲時初聞觀音聖號深受感動,立志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救苦精神,從苦行至修行成就、弘法利生,皆以觀音菩薩為其上師,日夜持誦〈大悲咒〉,教導弟子以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禪修,聆聽寂靜。所以,大眾蒞觀音道場真可於此體驗靈鷲山「慈悲與禪」之宗風精神。

由天眼門前往觀音道場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天眼門前的四大天王像與十二因緣圖,四大天王乃最有福報的天道眾生,為廣利眾生、誓願護持正法的菩薩化身;中央的十二因緣圖,則以無明、貪愛為輪迴的軸心,透過修行,了達本然無生的實相,以得解脫,揭示佛陀所證悟的基本生命法則,體悟到心為修行根本。心道法師曾以「心最好玩,它時刻都在變。真的愛玩,就去觀照它,去玩心!」一語教導弟子「玩心」,應機剛出家弟子的習氣未定。此圖多見南傳佛教國家,為寺院教授弟子禪修的重要教材,心道法師以「三乘佛教各具優點,彼此可互為學習借鏡。」為由,將之立於道場,提醒見者覺悟修行,擺脫無明、貪愛苦海。



過天眼門往右即可至觀音道場,觀音道場以高十二公尺、青銅塑像的多羅觀音為景,金身顰眉黧面的多羅觀音,左手結與願印、右手施無畏印,象徵靈鷲山濟度眾生的觀音慈悲精神。梵音「多羅」為離塵垢之意,據《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.觀自在菩薩授記品》載:菩薩入普光明多羅三昧,以三昧力,由眼中放大光明,多羅菩薩即由光明中而生,故靈鷲山多羅觀音身金色,面黑表示除垢障,象徵觀音菩薩濟度一切有情出離充滿障礙、塵垢的娑婆世界,照護眾生的大悲心。

心道法師說:「生命本無常,只要有信心,在無常裡找到自己的真心,就是真正的修行。佛是什麼?就是覺悟與慈悲。覺悟,是透澈地瞭解;慈悲,則是瞭解之後的奉獻。」強調修行即具足悲心、奉獻生命,效法觀音拔苦予樂精神。

多羅觀音聖像基座,三面環列圓覺十二菩薩像與修證偈語,後面設有觀音菩薩心咒「唵嘛呢叭咪吽」轉經輪,盼來山信眾能將觀音法語印入內心八識田中,萌發菩提心、入菩提道。心道法師常說:「平日能夠平等對待一切眾生,並且關心和幫助他們,就是真正的慈悲;有了真正的慈悲,就什麼都不會怕;有空的話,多念會讓你生起大慈大悲的〈大悲咒〉,也有一定的幫助。」提倡人人誦念〈大悲咒〉,激發自身悲心,學習菩薩道。

※ 以上文章內容引用自《靈鷲山30週年山誌--寺院建築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