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教育新訊 學習分享 訊息內容

阿含期初階課程~學習回饋(二)

圖 / 慧命成長學院文 / 慧命成長學院

聞法心得--分享就是一種法供養(第一堂) 

新北分院 林鈺馨 

上四期教育,符合時代,以實修為核心,以般若為根本,次第性學習,快樂大學習,法喜充滿,知道師父以願力所展開的成佛之道。 

阿彌陀佛! 


桃園講堂 湯發典 

我聽到佛陀覺悟的第一個答案是眾生平等,但此平等非表像,而是眾生皆俱佛心、覺性,而只是未被開發啟蒙。因此,今後只要依佛陀的教法奉行,每位皆是未來佛。希望有更多有緣人,皆能參與,人生難得,佛法難聞,名師難覓。 


新竹共修處 鄭建安 

四期教育為成佛之道,四眾弟子必須奠基紮根。阿含期是轉凡為聖的關鍵學習,有這麼好的法脈及上師的指引,一定要好好參悟。先自覺、自利,未來方有機會弘化、利他。以當代人生佛教創造生命共同體,靈鷲山開山使用,傳承佛法,利益眾生。 


中港中心 黃輝龍 

第一堂課的總論,所帶入的是四期教育的核心。如此完美的修行次第,總是會讓很多人嚮往,但是否能夠堅持,最重要的還是要「交心」,在上課中能夠聽法師說法,慢慢薰陶,吸收的程度,應是會漸次明瞭,所以堅持還是很重要的。 

「感恩師父的關心,法師的用心」。 


台東中心 丁美雲 

佛陀因應眾生根基,開演百千法門~ 
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,原本選擇入涅,但祂選擇留在人間,展開祂一波又一波不同的因緣,最重要離不開引領眾生「離苦得樂,究竟成正覺」這一條解脫道。祂整個佛門的思想,至八十歲涅盤入世。 

目前師父要求,一、把戒律學好;二、把經教學好;三、把修行做好;四、也要把護法培養好。要能夠建立一套完整的僧伽的習律、學教、修證。

靈鷲山四期教育阿含期初階課程~學習回饋(二)

聞法心得--分享就是一種法供養(第三堂) 

基隆講堂 陳俊吉 

謝謝法藏師努力講解,並以自身的經驗,使大眾更能體悟課程內容。 


桃園講堂 李美香 

這堂課我們學到佛陀所說的中道離兩端,看似簡單,但實際上如何學習中道,可以說是我們一生的人生課題。欲樂行與自苦行,可以說是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。如何學習中道,除了佛陀講經說法之外,在日常生活,也可以學習中道,很多事都可從細小的事情做起。 


桃園講堂 李桃鈕 

佛法在於修行,多聞正法,能遮止眾惡。以前修行人以為修這些苦行,就可以得道,所以說佛法是認清自己,觀察自己,種種過失,應該慚愧懺悔,聽聞佛法,要努力修習。 


桃園講堂 陽明曜 

我最受用的法語: 
一、修行是開智慧,而非自討苦吃。 
二、樂為幻化,苦受亦然。 


桃園講堂 黃美珠 

看到一個王子,願意用苦修來成就,無法想像一天吃一米一麥還能活下來,到後來的開悟,真是不可思議。除了佛,再來還會有誰?那就是師父喔! 


聞法心得--分享就是一種法供養(第四堂) 

基隆講堂 陳宛會 

每天守護好自己的六根,隨時自我觀照,是否方起善業?不善業,要積極努力行善業,要學習調心轉念,逆增上統。 


基隆講堂 賴子翰 

最近高中畢業,對於八苦之二:愛別離求不得,深以為然?面對即將離散的同學摯友,心中充滿著大大的不捨和心疼,FB上有一句話為「也許一別,就是一世;也許再見,再也不見。」其隱含其中的意義讓我痛心!感謝上師和法藏師的教導,雖在精神苦上講述不多,然已有提到其重點。未來若有機會,願深入此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