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四期教育 正法眼-般若期般若期實踐 訊息內容

【禪‧止觀】用手機更快樂還是更煩惱?

圖 / 教育院編譯室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當我們有事沒事拿出手機滑一滑,好像煩惱就會消失了。

例如每天滑到社群網站、看看親朋好友的消息;甚至滑到影音網站、購物網站,越滑越多訊息、心也滑入了手機框框裡頭,就怎麼也找不到心了。

根據【窺探大腦的黑盒子】一文指出:每個人每天腦中有 6,200 個念頭一閃而過!然而,念頭生起的煩惱何止八萬四千個?

 

水能載舟、亦能覆舟。使用手機也一樣。手機原本是我們獲取資訊的工具,認識世界的橋樑,但當我們把心黏在上面,就算再好的東西都會變成我們的煩惱。

《大般若經》說:「諸取相者皆是煩惱。」[1]當手離不開手機的時候,其實是我們的心執著手機,心道法師教導我們:「你們的止觀都在手機上滑來滑去,手機變成你們的止觀,真正的止觀是要把手機拿掉,然後,向內往心去看才行,要看自己的心。」[2]因為,修學佛法的關鍵是禪修止觀,是觀照我們的心,才能夠心無罣礙,而不是專心看手機。[3]

所以,手機不會煩惱,煩惱是我們滑手機的心。試著,放下手機!來禪修吧!

 

《延伸閱讀》禪的當下,觀心無相

《延伸閱讀》般若的修法就是觀照

 

若您想要了解更多佛法的真實義,可以閱讀靈鷲山四期教育

若想了解如何把佛法與禪、運用在生活中,歡迎您:

 

1. 訂閱 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報

2. 加入 靈鷲山教育網 FB 粉絲團

 

期待與您相見,活出智慧與慈悲

 

[1] 《大般若經》,CBETA, T07, no.220, p.764, b19-20。

[2] 2016/10/08師於榮董授證大會開示。

[3]心道法師說:「大家學佛的人不修止觀,根本就不可能成就,不能成就就是一個妄想,所以現在手機啊,不得了!2016/06/18華梵大學學生來山師父開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