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法華的方式
圖 / 教育院編繹室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了解發菩提心的準備,以及《法華經》的特色之後,我們就要正式進入《妙法蓮華經》的學習。
《法華經》開顯了諸佛的智慧,可從《妙法蓮華經》這個經名去認持。
過去有譯為《正法華經》者,於今流傳最廣者為鳩摩羅什所譯之《妙法蓮華經》。其經名云「妙法蓮華」之意:不可思議即為「妙」;「蓮華」就是清淨圓滿,以此譬喻能夠引度眾生的「正法」。
鳩摩羅什是西域人,他最大的貢獻是將許多般若經典譯成漢文,使講述空性的般若經典得以在中國流傳,從而對中國佛教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。
中國最早的宗派—天台宗,以及其他許多宗派,都視《妙法蓮華經》為重要經典,同時以受持、讀經、誦經、解說、書寫當作修行《法華經》的方式。
如《法華經.法師品》中說:「若復有人受持、讀、誦、解說、書寫《妙法華經》。」以這五種方式來弘通《法華經》的法師,無論是信受執持經義,抑或手持口唱修行,甚至背誦不忘、解說義理、書寫經文,都必須身體力行!
源自:「法華經導讀」,釋了意法師主講,2014年6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