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四期教育 覺有情-法華期法華期經論 訊息內容

聲聞與菩薩的不同

圖 / 資料中心提供、教育院編繹室編製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解脫道與菩薩道的差別在於,聲聞所追求的理想是「空、無相、無作」,這在佛法學習裡叫作「三三昧」,就是進入一心不亂的三種定力;而菩薩法就是「遊戲神通、淨佛國土、成就眾生」這三種。

二者不一樣在哪裡?佛法所講的「諸法無我、觀心無常、涅槃寂靜」,這一切在思考世間萬法並沒有實體存在,都是因緣和合;也沒有一個永恆的存在,都是苦、空、無常。所以追求解脫道的修行者必須出離,不能執著世間,這是「念空、無相」;又因為沒有一個實質,所以要離相;因為無相,又必須先做到離相;但怎麼做到離相?必須無作,也就是無所執著、無所作為,一切的行為活動,要進入空寂。

當佛陀教導的時候,四大聲聞已有所領悟。跟隨佛修行四十年,被尊為阿羅漢,雖然已經證得了解脫道,他們不樂求菩薩法、菩薩行,更不想成佛。

但為什麼還有一件事叫作「度眾生」?眾生畢竟是一個一個心念所形成的種種相,卻又要去度化他?一旦生起這個念,對追求解脫道的修行人來講,凡有所作都是虛妄、都是無常、都是苦,所以他要遠離、要出離。

菩薩不一樣的是「遊戲神通、淨佛國土、成就眾生」。什麼叫遊戲神通?以釋迦牟尼佛作比喻:釋迦佛是「示現第一」,但他已經是菩薩來成就了,他還示現什麼呢?投胎,幼年時的農田初禪,出家苦行,菩提樹下證道,轉法輪,之後示現涅槃;凡此種種,他都能夠自在,所以叫「遊戲神通」,這些是菩薩必須示現的,而不是直接進入空寂涅槃。他之所以要示現這些行為,就好像我們要行菩薩道,必須有志業,要能夠對這個社會、對所有苦難的眾生作奉獻,這就是遊戲神通。

對佛菩薩而言叫作遊戲,那麼對眾生而言要「淨佛國土」,就是要讓眾生在這個環境裡面,能夠有十善道,還要修種種的善業;讓眾生的生活環境都能得到清淨,這叫淨佛國土。所以我們要蓋聖山,來莊嚴修道的地方,讓眾生產生可以互動的環境,用六度萬行來成就眾生,這就是菩薩跟聲聞的差別。

源自:「法華經導讀」,釋了意法師主講,2014年6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