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交朋友 接納他人
圖 / 心道法師網站文 / 國際事務組 資料提供 ‧ 編譯室 整理
網路流傳一段街頭影片:穿著傳統阿拉伯長袍,佩戴頭巾的演員,從容走向不知情的陌生路人,將手提旅行包突然丟給他們,接著轉身拔腿就跑。毫無例外,每位路人都驚恐萬分,飛快逃離現場。觀眾看見路人受到驚嚇,落荒而逃的樣子,或許覺得好笑。然而,這是否說明恐怖分子與回教國家兩者之間的連結,已然深入人心?而這樣的連結,是否加深恐懼與偏見,強化彼此的對立和衝突?
對話讓我們看見他人的需要,以他人需要的方式進行對話,不以自我本位來同一萬物,這是一種「無我」的尊重,也是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理念之一。有了無我的尊重之後,便能接受彼此之間的差異,包容每一個存在於世界的族群,不傷害任何一個族群而彼此共生。最後則是以慈悲一切眾生的心情,與地球上的一切人、事、物和諧共生。這個時代危機的發生都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發自人心種種欲求所產生的問題,這些貪欲放到人與人之間,或人與社會團體之間,就會產生對他人的對立與不信賴。
──心道禪師
2016年六月,心道禪師受邀前往奧地利維也納的宗教與文化交流中心──KAICIID──接受訪談。這是一個由沙烏地阿拉伯、奧地利與西班牙,共同發起的全球性國際組織,目的是促進不同信仰與文化之間的和平對話與深層理解,達至和平共存,消弭暴力衝突。由於心道禪師多年來致力於推廣「尊重、包容、博愛」的理念,同時舉辦多次「回佛對談」國際交流活動,有效促進回教與佛教之間的相互理解,於是將這份寶貴的經驗分享給KAICIID。
西方人提問向來單刀直入,不拐彎抹角,幾位年輕學者問道:「您如何跨越不同宗教領域,確實達成有效交流?」心道禪師提起十多年前的南亞大海嘯,無數難民居無定所,陷入困頓。靈鷲山發起聯合勸募,連結一貫道、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、天主教明愛會等九個宗教團體共同募款,為斯里蘭卡災民建造屋舍。心道禪師表示:「跨宗教不是統一,也不是合併,而是以相互信任為基礎,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。就像是結交朋友一樣,大家先做朋友,再來共同成就。」
古德云:「山不辭土,故能成其高;海不辭水,故能成其深。」
心道禪師期許大家都能展開心量,證入華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