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佛教生活 靈鷲映象 訊息內容

朝山大道入口--阿育王柱

圖 / 靈鷲山網路電視台文 / 出版中心

靈鷲山無生道場入口以阿育王柱為開始。印度孔雀王朝時期的阿育王(約西元前三世紀),為佛教大護法,曾於各處樹立石柱以宣揚佛法。靈鷲山於二○○八年開山二十五年前夕,心道法師倡議建阿育王柱,以誌宣揚佛法妙理,阿育王柱高十四公尺,柱頂飾以法輪表佛法傳揚、獅子表佛陀弘法威德震十方、蓮花瓣喻意菩提心,柱體鐫「靈鷲山無生道場」,代表靈鷲山於此開山立道場,誓以弘揚正法、廣開甘露、普濟眾生為志;以及象徵心道法師弘揚佛法之心,述說創建道場的初衷。

從阿育王柱開始,即是成佛大道,又稱朝山大道,直至無生道場山門──天眼門,全長兩公里。雖然只是一條柏油道路,卻承載早期皈依弟子諸多回憶,因為早期此路只是一條泥土路,只要一下雨,路面即泥濘不堪,開山之初,心道法師常往返臺北、福隆兩地,弘法度眾,有次心道法師深夜回山,車子陷於泥濘,心道法師便與隨行弟子下來推車,大夥疲憊不堪,且心疼心道法師勞累,紛紛勸請先回山休息。

但是,滿身泥濘的心道法師,仍堅持要將車子推出泥沼,心道法師說:「我的生命中沒有放棄兩個字。」心道法師此種堅忍精神除表現在苦行修道上,也表現在弘法利眾的態度上,弟子眼見於此,也紛以行動護持上師,故常可見信眾一路虔誠地跪拜朝山,以表達追隨師志之情。

※ 以上文章內容引用自《靈鷲山30週年山誌--寺院建築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