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佛教生活 靈鷲映象 訊息內容

靈鷲山祖庭--寂光寺

圖 / 教育院、出版中心文 / 出版中心

靈鷲山道場之建築,緣起於心道法師的修行願力,逐步於福隆的荖蘭山建設無生道場,但早於心道法師到福隆之前,曾於宜蘭礁溪的墳塚堆中修持苦行,並於礁溪龍潭湖畔,結一茅棚,名「如幻山房」,取「生死無常,如夢似幻」之意;後道場逐漸擴充為三層樓建築,名「寂光寺」,佛法上,以諸佛法身所居之莊嚴清淨國土,稱「常寂光土」。



寂光寺山後即為宜蘭礁溪鄉匏崙公墓區,心道法師每晚前往墳塚區禪坐,如此前後長達四年。期間,漸有信眾風聞心道法師塚間修行事蹟,前來參訪,心道法師亦開始收徒納眾,後為審除內心細微疑惑,發願斷食閉關,以求徹底參悟生死;但因外緣不絕,深覺困擾,於一九八三年轉往福隆荖蘭山普陀巖、法華洞,續行閉關,開啟靈鷲山開山的因緣。於靈鷲山成立之後,寂光寺因見證了心道法師實修實證的毅力與精神,成為靈鷲山的「祖庭」。

※ 以上文章內容引用自《靈鷲山30週年山誌--寺院建築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