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教育新訊 徵文賞析 訊息內容

四期教育徵文作品「無我之道」佳作:奔向無我的路

圖 / 慧命成長學院文 / 楊菁淩

2023四期教育「成佛有你」全球徵文作品欣賞 楊菁淩:奔向無我的路

我是藉由四期教育,線上學習「皈依三寶」,「初轉之法」,以瞭解「無我之道」。

在還沒有學習這三個課程之前,我錯誤地認為學佛只是翻翻佛經,就可以成為佛弟子。真正學佛需要在生活中實踐,只有做到了,才算是真正學佛。

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有一個正確的節奏,瞭解它的真正含義,才能說服自己去好好做。就像以前我想放下執著,但我無法做到。上了課後,我知道了它的真正細節和真理,一下子就通透了,也就更容易放下,不再執著。

我在銀行工作,通常我會在晚上或不需要上班的時間上課。線上上課非常方便,沒有固定的時間,時間由我自己安排。只要我們有那個念頭,想學就可以,只需要堅持下去。

「無我之道」,這門課對我來說理解它的真正含義並不容易,尤其是在「十二因緣」的單元裡,非常難。我重複讀了幾次,才能明白它的關鍵點。如果可以,我會盡力完成單元裡的自我評估的三個習題,不要浪費法師們的心血,那裡是我們可以有很好收穫的地方。我就是一個例子,因為不會作答,所以我重複閱讀並嘗試作答。

我印象最深的是十二因緣中的受與愛,因果相續,我們必須承受輪回之苦,不能擺脫它。如何在生活中下手呢?需要具備觀照力,來感受到渴望和愛,進而切割渴愛。當十二因緣中的大哥『無常』到來時,我們如何察覺呢?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師父禪修的四個步驟方法來鍛煉我們的專注、清楚、明白、覺察無常的到來。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耐煩地禪修,降服自我,才不會被所謂的“我”控制為奴隸。

經過學習禪法後,我感到很欣慰。在學習的過程中,我慢慢摸索,在無常到來時雖然可能會後知後覺,但是不至於讓無常從身邊溜走。感恩心道師父的禪法和開示,這些都非常管用,能幫我們解決亂七八糟的煩惱,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。

最近,一個顧客不停地罵我,當時我很生氣。但是我冷靜下來後,轉念了念頭,氣也就消了。這樣我就避免了與他的衝突。以前,我可能會生悶氣一兩個禮拜,現在不用受這麼久的苦了。所有的人和事都是緣起緣滅,都是假相、幻化,我們不需要再執著,也不需要分別。

在學習了「無我之道」這堂課後,我瞭解到『我』是由五蘊和四大組成的,拆解後都是空的,沒有實質。那麼我能為所欲為嗎?如果我們想做什麼,就去做,但是種下不好的果子會在十二因緣中以業果的形式投生。因此,我一直在思考我來到這個宇宙的意義,我是誰,誰又是我。真實的我是無相的,而我是住在這個空性之中,是這樣嗎?當我生氣時,想想被折解後的我,就應該沒有一個『我』在生氣,所以我為什麼要受生氣之苦呢?

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我們經常會發生摩擦,產生煩惱,這都是苦受。這是因為我們太在意別人的批評,不能容忍和捨棄,想鞏固自我,還有自己的習氣,心態被“我”把控著。如果我能具備四無量心, 慈悲喜舍,那麼 “無我” 就慢慢顯現出來了。我希望大家都能奔走向無我之路。

佛法,能夠讓我們解決煩惱,不再在八識田裡種下壞的種子。因此,我想讓家人和朋友有機會瞭解,接近佛法。我很欣慰,今年我向家人討了一份不需要花費的生日禮物,即線上報名參加「皈依三寶」的課程。我很開心地收到了女兒報名上課的消息,這真是一份美好的生日禮物。我希望她能夠理解佛法的真諦,讓她在未來的生活中,無論遇到順境還是逆境,都能夠處理好一切事物。我深信學佛的孩子這一生會注意自己的行為,有好的規範創造善的因。

感恩佛陀在「無我相經」中所宣揚的真理,感恩靈鷲山的四期教育平臺,讓我們有機會上這堂課。同時,也非常感恩心道師父和靈鷲山授課法師的教誨。

👉 2024徵文開始,「四期教育成佛有你」詳細的徵文辦法請至:https://supr.link/vxBUT


>> 觀看2024靈鷲山四期教育課程總覽
>> 認識更多靈鷲山成佛藍圖 四期教育
>> 第二屆「四期教育成佛有你」全球徵文得獎作品欣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