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離凡夫生死路
圖 / 教育院編繹室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關於菩提心,就知識面來解讀,菩提就是「覺」;菩提心,就是能夠求得無上正等正覺。
《大智度論》文中提及,菩薩初發心,是根據無上道。「道」就是能夠出離凡夫生死的道路;見道以後,「我當作佛,是名菩提心。」所以,發心就是能夠成佛的道路。
藏傳佛教絕對謹守菩提心的修持,對於每一個法本、每一次修法,一定先皈依發心,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寂天菩薩的《入菩薩行論》。
論中將菩提心的修法精華,摘要、濃縮為菩薩三十七種修行之道。其前行就是—我們作為一個人間菩薩應該如何修學?
首先,讓稀有難得的人身有其存在的意義,因為「人身難得今已得」,如何讓他具有意義?其次,要能夠遠離貪瞋癡這三個造成輪迴的根源,才能夠真正行菩薩道。再者,讓自己常常居住在寂靜、安靜之所,思量無常,對今生諸多罣礙不要太執著。
當然還要避免結交逆友,要依止善知識;因為上師的示現,是我們修道進展最好的順緣。像我的上師心道師父,至今仍去墳塔修行,應該是示現給弟子,提醒我們好好精進,提昇我們的道心。
源自:「法華經導讀」,釋了意法師主講,2014年6月。
- 開顯永恆的菩薩道 上一篇
- 度眾生,度到哪裡去?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