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四期教育 覺有情-法華期法華期經論 訊息內容

從「科判」學起

圖 / 教育院編繹室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我們的學習是一個相互鼓勵跟精進。

之前,大致介紹了《法華經》的特質、特色,現在進行整個經文的理解。

今天介紹《法華經》的「序品」跟第二品「方便品」。

科判,讓我們有次第的學習經文;學會科判以後,我們在讀任何一部經,就很容易理解它,就像我們學習寫作一樣,知道文章有起承轉合,那麼,經典一定有它的綱要,科判就是分科分類的意思,方便我們去理解。

科判,最早就是道安法師提出了目前大家都在用的方式,就是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;不論任何一部經典,都會用這個比較普遍的分類方式。

所謂序分,就像藏傳法本裡面的前行,也像一齣戲開啟序幕。正宗分說的是經典的主要意義、內容。流通分,就是宣傳,佛陀都會提醒大家要好好的、繼續的將經典流傳下去,信受奉行。

《法華經》跟其他的經典不同之處在,以《法華經》為宗門的天台宗,特別提出了「二門六段」的科判。

什麼叫二門?《法華經》有二十八品,前十四品叫作「迹門」,就是方便門,講的是善巧方便,雖然佛以引領眾生開悟成佛是唯有目的,但佛會借重種種的權巧、方便、譬喻來說。

後十四品叫作「本門」,就是根本門,主要提到根本佛性、根本實相的道理,也就我們所謂的直指人心、見性成佛,直接契入心性的實相;從過去佛、現在佛乃至未來佛,久遠劫以來,所有成佛的本質。

每一門又分為序分、正宗分跟流通分等三分,就是前行、正行、結行;一般我們在修法的時候,結行就是回向。

經典重流通,佛的教授總不忘咐囑大家去流通!

源自:「法華經導讀」,釋了意法師主講,2014年6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