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《法華經》的重點
圖 / 教育院編繹室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「如來壽量品」,就是講佛身不滅的道理。久遠劫以前的釋迦佛,到現在的佛、到未來……佛是沒有生滅的,久遠劫以來他就在,而且壽量無盡。
從「分別功德品」到「法師功德品」,就是說「所有能夠相信如來壽量長遠的人,所能得到的功德與利益。」各位在理解佛法、在參透自己的本來、在尋找永恆不滅、在了生脫死的真理的時候,如果找到了本來自性跟佛無二無別的時候,各位所能獲得的功德利益,就在這幾品裡面說明白了。
那麼,到第二十品,說到常不輕菩薩,就是《法華經》裡面值得學習的。這個常不輕菩薩,相信一切眾生都能成佛,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,於是他給自己一個功課----每天走出門,看到任何一個眾生都頂禮,稱道:「你是未來佛,我頂禮你。」不管卑微的、富貴的都一律平等;即使對方再怎麼不尊重他,他還是予以頂禮。「常不輕」的意思就是永遠不會看輕任何一個眾生。
東晉的竺道生大師原是一位禪師,因為自己證得了,所以相信永恆不滅的佛性。可是當時的人都覺得他說的「每一個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」這樣的論調,是瘋了、怪力亂神、「思想有問題」,因此被驅逐出寺廟。他只好對著石頭說法,不想那顆頑石竟然聽得都點頭稱是了,這就是「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」由來。即便對無情說法,無情依舊能夠相應啊!
其實,一直到《法華經》之後的《涅槃經》被翻譯出來,大家才知道釋迦佛說過「一切眾生,皆可成佛」的道理。
除了前述幾品,第二十一品就在講如何受持《法華經》,第二十二品就是佛陀交代的遺囑與吩咐,第二十三品「藥王菩薩本事品」,一直到第二十八品「普賢菩薩勸發品」,就在講如何透過各個管道讓法華能夠流通,這就是我們要學習《法華經》二十八品的重點。
源自:「法華經導讀」,釋了意法師主講,2014年6月。
- 從地湧出,法華流通 上一篇
- 大開場!六成就之「如是我聞」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