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四期教育 初轉法-阿含期阿含期專題 訊息內容

如何擺脫痛苦的感受?

圖 / 資料中心提供、教育院編繹室編製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受,也就是感受。有使我們身心舒適愉悅的樂受、苦澀不適的苦受,以及沒有顯著舒適、不舒適的不苦不樂受。這些感受,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交替出現,並且就和其它由因緣組成的現象一樣,總是在生滅變化。可能前一刻才生起樂受,下一刻樂受就消失,轉而出現了苦受。

如果我們不能如實去了解這種特性,往往就會為失去的樂受感到失落,或因苦受的出現而憤怒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人們往往只知道用「趨樂避苦」的方式來面對或反應。透過追求感官欲樂,來作為擺脫或逃避痛苦的手段。

佛陀曾說,感受好比水上泡,轉瞬生滅,無法恆常存在。透過追求欲樂逃離苦受,註定只能得到短暫的滿足。這種情況下,每次樂受的消散,將導致追求更加強烈的樂受,直到我們再也難以滿足那深不見底的欲望。此時,追求欲樂往往已經變成有害、無可自主的強迫行為了。就像無法控制地暴飲暴食、購物成癮,或是酗酒一類的物質上癮等。

佛陀教導我們:「這是因為,未接受過教導者,並不知道除了透過追求欲樂的方法,還有什麼別的方法來擺脫痛苦。」

只有透過修習,如實觀察感受的無常、苦與無我,才有可能擺脫這樣的狀況。而選擇走上修習道路,並不代表我們就不再產生感受。而是將進一步地,生起種種與修行相關,非世俗的感受。

心道師父開示:
悅耳的聲音、仇恨的聲音、計較的聲音,種種的聲音都是短暫的,所以要在聲音裡解脫;舒服的感覺、難過的感覺等種種的感覺也不斷地交替發生,這也是無常,靠不住的;我覺得這個人怎麼樣、那個人怎麼樣,這些覺得也是非常不真實,所以要放下、離開這些覺得,漸漸地我們虛妄的心就生不起來了,困惑我們的現象也不能再欺騙我們。

源自:阿含期高階主題課程:《解脫之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