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徒每日必做的七件事
圖 / 慧命成長學院文 / 慧命成長學院 資料提供 ‧ 編譯室 整理
阿含是一個修行的管理學,學習如何在生活當中管理自己。和眾生在一起的時候,你是用什麼心態去和他們相處?眾生就是我們的煩惱,也是我們的福報。對眾生來說,你如果都給他好的,你怎麼會有煩惱?我們所接觸的任何一個緣,都是給他最好的,喜捨眾生,給他們最好的東西,就是成佛的資糧。
──心道禪師
阿含期教育目標是人格的養成,期許每位學員都能因此而獲得安定的身心,擁有健康的人生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,阿含期的基礎課程,特別規劃「佛教徒每日必做的七件事」──皈依禮佛、持戒生活、禪修日課、傳承法教、修慈悲心、清淨善行、功德迴向。除了每週一次的教學活動,授課法師們都希望眾多學子能將自己課堂上學習到的一切,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,從而獲得真正的利益。
第一件事:皈依禮佛
皈依禮佛就像是「註冊」,向諸佛菩薩登記註冊,表示自己願意學習佛法。每天誦讀皈依文,或是在心裡默念: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皈依自性佛、皈依自性法、皈依自性僧,讓我們時時刻刻確認自己的修行方向,精進修道之心。
第二件事:持戒生活
持戒的生活即是道德的生活,奉行戒律是為了保護身業、語業、意業,避免犯下不當的過失。每日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維持三業的清淨。除此之外,皈依禮佛、禪修持咒等活動也屬於持戒的範圍。
第三件事:禪修日課
個人依據自己的每日生活作息,選擇最適當的禪修日課,包括一分鐘、九分鐘的平安禪,或是讓自己心平氣和地誦持一部心經、大悲咒、普門品等經文或咒語。重要的是隨時隨地都能夠讓自己寧靜下來,維持源源不絕的宇宙正法能量。
第四件事:傳承法教
每日思惟正法,言行舉止不偏離於佛陀與上師的法教。讓自己成為一位品行端正的佛教徒,自然而然,他人也願意親近並理解佛法,進而共同成就。除此之外,透過網路連結,讚嘆分享法語,護持三寶、莊嚴法會,這些都是傳承法教的方式。
第五件事:修慈悲心
每日培養自己的慈悲之心,在繁忙的現代生活當中學習耐得住煩躁。提醒自己無論對於任何人、任何事,都能時時刻刻,保持一份清醒的覺知、一份軟柔的慈悲。對於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、為苦難中的人誦持經咒迴向,也是慈悲心的表現。
第六件事:清淨善行
護持教團、參與法會,協助各項法事儀軌的順利進行,也是一種善行之舉,然而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善行,保持一顆清淨之心,是修行過程中的重要原則。善行之所以能夠累積功德福報,主要是因為秉持真誠清淨之心,廣修福田、自利利他。
第七件事:功德迴向
每日迴向自己的清淨功德,像是把最好的禮物送給他人一樣,這是我們學習無私、不執著,願意與他人乃至於一切眾生分享這份功德的廣大心量。即使一句「阿彌陀佛」的迴向,只要是發自於我們的至誠之心,都能夠幫助他人、利益眾生。
- 陪父母參加水陸法會真孝順 上一篇
- 與佛法相應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