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四期教育 初轉法-阿含期阿含期專題 訊息內容

斷除煩惱的歷程

圖 / 資料中心提供、教育院編繹室編製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《雜阿含經》中記載,曾經,佛陀座下的一位弟子產生了疑惑,要如何才能直接、快速地斷除煩惱呢?

佛陀知道後,就決定趁此機會來教導大眾。既要多練習三十七道品,也要有正確的修習態度。當兩者都能做好的時候,煩惱也就可以得到斷除了。

於是,佛陀用了一個譬喻,告訴弟子們修習的重點。

佛陀教導,小雞從雞蛋中破殼而出,必須要有一段發育的時間。產完蛋的母雞,會仔細地注意雞蛋發育的狀況,花上許多的時間,以身體、翅膀覆蓋著蛋,為其保持恆定的溫度。

這樣的日夜照料,就是希望小雞能夠順利地發育,有足夠的力量破殼而出。但如果母雞沒有好好地孵蛋,那麼牠的願望是不可能達成的。

反之,只有母雞有好好投入心力來孵蛋,小雞才可能順利產出。

斷除煩惱的歷程,就像母雞孵蛋一樣,必須要紮實地花時間才行。如果修習者只是不斷在內心想著:「讓我盡除一切煩惱,讓我的心得到解脫吧!」卻沒採取正確的方式,或是努力的時間不夠,不論想要解脫煩惱的願望再強,都無法達到想要的成果。

心道法語:現在這個世界資訊多、煩惱多、妄想多,卻迷失了自性,我們現在就是要找回自己、安住自己。我們學打坐,就如雞抱蛋一樣期待、等待,看能不能抱出什麼名堂?一直專注下去,看會發生什麼事情?

源自:阿含期高階主題課程:《解脫之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