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自己的心
圖 / 資料中心提供、教育院編繹室編製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過去,有一對舅舅與外甥,先後出了家,成為比丘。一次,年輕的比丘得到了兩件供養的袈裟,便想將其中一件供養給年長的比丘。但年長的比丘總表示袈裟已經夠用了,屢屢拒絕。年輕比丘心想:「舅舅一定是不喜歡我,我不如還俗吧!」
總想著還俗的年輕比丘,有一天在內心做起了白日夢來。他想著:「還俗之後,我就要把袈裟給賣了!得到的錢,可以換一頭羊,再用這頭羊生更多的小羊。這樣,就有更多的錢,而可以娶妻、生子了。成了家後,我會帶著妻子和嬰兒,一起駕車回去寺院探望舅舅……。」
「駕車去寺院的路上,我會貼心地和妻子說:『我來照顧小孩!』不過她會叫我好好駕車就好,不用管小孩。但我還是堅持要抱小孩。這怎麼辦呢?我只好把小孩搶過來了。就在我們搶奪的時刻,小孩居然掉到車子底下,還被車輪輾過了!」
「可惡,這真是太令人生氣了,都是妻子硬要和我搶小孩,我要拿棍子來教訓她一下才行!」
這時的年輕比丘,其實正持著扇子在為年長比丘搧風。一邊做著白日夢,手上的扇子居然就這樣往年長比丘的頭打了下去。
這故事告訴我們,散亂的心,往往就像這樣自編自導許多劇情。心念漂浮不定,而隨著外境胡思亂想。妄念如此不斷生起時,便容易隨順煩惱的牽引,造作不善的行為。也因此,佛陀才教導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心,進而學會調伏心念,好在一切生滅、變動的現象中,將心定錨,保持覺知、清楚與明白。
心道師父開示:我們的心專注在一個地方就是正,如果到處漂浮就是不正了,正就是不偏不倚,禪修就是訓練正念的方法。
源自:阿含期高階主題課程:《解脫之門》
- 在煩惱中暫停 上一篇
- 念與念住──守護我們的心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