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四期教育 初轉法-阿含期阿含期專題 訊息內容

避免尚未生起的惡業

圖 / 資料中心提供、教育院編譯室編製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未守護根門時,眾生的內心往往會循著慣性,以感官捕捉事物的特徵,視為可喜或不可喜的,進而生起貪著或拒斥的反應。不僅如此,心還會更進一步地黏著其上,繼續注意其它細部的特徵。隨著注意力被導向了這些特徵,對應的執取也就伴隨而來了。

譬如:不只是認為眼前有了異性出現,還更深入地去注意眼前的異性的五官、神情、身材、姿態等等。心不斷攀附在各種特徵上,煩惱、妄想也就紛沓而至,不斷繁衍、增加。

日常生活中,這樣的觀察方式,好像只要沒有促成不善的身體行為或是粗惡的言語,往往就不被認為有什麼大問題。只是,一旦沒有養成守護的習慣,將會為無數未造作的惡業鋪了路。

佛陀曾經使用一則貓吃老鼠的故事作為譬喻:

過去,有隻飢餓了很久,身形消瘦的貓,等在老鼠躲藏、群居之處,準備獵食老鼠。好不容易,等到了一隻幼鼠出現,飢餓的貓不假思索,一口就把幼鼠吞進肚子。

沒想到,被生吞的幼鼠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,為了找尋出路而在貓的肚子裡亂咬一氣。貓只覺腹內疼痛難當,但不明白為何遭遇這樣的痛苦,不明就裡地到處奔走,終因傷重而死去。

佛陀形容,未守護好根門就像如此。由於缺乏智慧,一不小心,就陷入了危險、導向痛苦的處境。到最後,連為什麼會遭遇這麼多痛苦,都毫無頭緒。

佛陀教導我們要「藏六如龜」,學習烏龜為了避免被獵食者狩獵,退縮殼內的這份小心謹慎,不任意鬆懈的態度,來保護根門。如此地以清明的念觀照,正是防微杜漸,避免尚未生起的惡業,避免惡果成熟最好的方法。

心道師父開示:
我們的心遇見東西,就會習慣貼附上去。心總是像鬼魅一樣,附著在很多感官現象上,習慣在那裡找依靠,以為現象就是「我的」、「我的居所」。事實上,能附著的那個才是「本心」。我們要學會明辨,明白這些現象都不是我,不然,心常常被現象牽著鼻子團團轉,認賊作父了。

源自:阿含期高階主題課程:《解脫之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