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四期教育 初轉法-阿含期阿含期專題 訊息內容

如何降伏不善的念頭?

圖 / 資料中心提供、教育院編譯室編製文 / 教材研發小組

經云:「惡業未成熟,愚人思如蜜;惡業成熟時,愚人必受苦。」當惡業未成熟的時候,缺乏智慧的人,往往因為沒感受到苦果,而不去在意,甚至樂在其中。只是,隨著苦果現前,遭遇困頓而想要逃離苦果的時候,往往已經是難以脫身的時刻了。

對於仍在學習中的凡夫而言,不太可能完全避免造作不善。這時,並不需要自暴自棄,用憤怒或悔恨的態度來增長更多煩惱。應當正視問題,提起正念來好好覺察。運用正確的方法,善巧地改過,才能夠真正避免造作更多的惡業。

仔細去看的話,有問題的身、語、意行,是由不善的思惟、念頭所推動。也就是說,如果能夠在不善的念頭生起時,立刻使用方法來對治,使其力量減弱、消失,那麼隨後的不善行為,也就沒有機會現起了。

佛陀曾教導一組方法,我們可以依序使用,來降伏不善的念頭:

(一)以善的念頭取代不善的

善與不善心,不能在同一時間一起生起。因此,若能喚起善心,對應的不善心也就沒有出現的空間了。經典把這樣的做法,譬喻為工匠以精細的、完好的楔子取代粗舊的楔子。例如:以修習慈心,來替代對他人的瞋恚;覺察不淨以調伏貪欲。

(二)思考不善念頭可能帶來的危害

明白不善的念頭,只會帶來自己、他人的苦與損失,並且是對於智慧的增長、煩惱的減消是毫無幫助的。

(三)試著不去注意不善的念頭

試著不去注意不善的念頭,好遺忘它,或使其自然地消失。這就像是視力良好的人,由於不想要看到進入視野的事物,而閉上眼睛,或者是轉看別處。

(四)去探究念頭的根源,以達到止息的功效

直接地去審視:為什麼會產生這些不善的念頭呢?明白其根源之後,便下定決心,試著止息這不善的念頭,令其消失。

(五)強力鎮壓

如果到此這裡仍無法止息不善的念頭,則可以使用最後的一種方法來全力一搏:咬緊牙關、舌抵上顎,奮力地擊敗、粉碎不善的念頭。

心道師父開示:
生活上有些不好的元素,我們就由我們的心念開始去轉換。把這個不善的念頭轉換。因為你不善的念頭,會得到不善的種子和收穫,你種下這個種子,就有那個收穫。所以,我們要轉換這個不好的心念。

源自:阿含期高階主題課程:《解脫之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