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四期教育 宗師教育觀華嚴期開示 訊息內容

華嚴閉關心道法師開示--信解行證入華嚴(一)

圖 / 靈鷲山網路電視台文 / 靈鷲山網路電視台

心道法師說:「華嚴經涵攝了一切的法,是大藏經的縮影。」學佛從起信開始,相信宇宙的真理、相信佛陀教育我們的修行方法,能讓我們有能力開啟智慧,從次第學習過程中了解如何由凡轉聖。再從初發心開始,一步步實踐,增長功德,直到不退轉,圓滿成佛之路。 

這次心道法師特別從「信」、「解」、「行」、「證」的四大結構,教育四眾弟子由凡轉聖的成佛之道。每一會都有一位菩薩主講;如第一會,由普賢菩薩主講的《正報》,如我們自己的身體,與不生不滅的法身,如毗盧遮那佛所顯得一莊嚴智慧。《依報》,是我們身邊所有因緣而來的父母、兄弟姊妹、朋友等等。亦如毗盧遮那佛千百億化身,諸佛菩薩等,自身為《正報》,彼此又為《依報》;法身與報身都是正報,化身則為依報,相輔相成的關係,目的是要讓眾生起信,心的轉換就是轉識成智的過程。 

第二會由文殊菩薩主講「解」的部分,例如《淨行品》身口意的清淨,並處處以眾生為念的­善法行持。教導眾生如何發心,並以勝義菩提心朝菩薩道次第修行,一會一會的往圓融法界思想進階。最後來到第九會~《入法界品》,由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修行圓滿證入法界之因,了知「菩薩云何學菩薩行,云何修菩薩道」,鼓勵眾生在學佛之路上朝證悟成佛指標邁進。 

因此《華嚴經》的內容又可用境、行、果三字來概括:「境」指毗盧遮那佛所居重重無盡的華藏世界;「行」,以善財童子為例,說明修華嚴者要為獲取菩提而努力修證;「果」指菩薩修行者根據努力程度而達到的「十地」位次。



 以上資料引用自 靈鷲山網路電視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