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,才能真心相待!
圖 / 慧命成長學院文 / 慧命成長學院

學會看見孩子的天賦
2018年每月一次的「龍樹親子共學日」,在1月14日,風和日麗的早晨開始。十方家長攜同孩子來到知客堂報到。從孩子的神情得知,他們享受著無生道場的自然壯麗。
在靈鷲山三乘佛學院,首場的家長成長講座(註),邀請全球心寧靜教師團總團長宋慧慈老師,前來分享親子教育「看見孩子的天賦」。
宋老師開宗明義便說:「我來這裡,並不是要告訴你怎麼教孩子,而是『不要』怎麼教孩子。」
天賦,是一種人的特質。特質一開始不一定為父母所接受,但要試著去理解,才有機會因材施教。
親子教育的重點是「理解,才能真心相待。」宋老師說「父母如何理解,就會形成怎樣的解釋,以至於影響情緒,導致後來的行為。」
投影片上有張照片為例:那是宋老師家的狗,一黃一黑(姑且稱之為大黃、小黑)。有天,宋老師要遠行,託鄰居幫忙照顧一下。而鄰居是位特教老師,家裡也有飼養兩隻狗,其中有一隻名為土匪。
有天,鄰居向宋老師反應,宋老師家的那隻大黃很懶,每次出去散步一下子,就不走了,趴在路上。相對的,其他的狗就都很有活力。後來,宋老師去觀察大黃的日常,發現大黃不是懶,而是年邁無力。
上述案例,其實很常發生在一般家庭。有時父母教育小孩,很容易直接用自己既有的觀點和模組套上,所以一不小心會產生偏見。所以試著不帶框架去理解孩子是非常重要的,如此可以減少很多衝突與遺憾。
中間,宋老師突然插了一句台語「台語聽無的,請舉手!」當下鴉雀無聲。相信各位有所領悟——這句問話,本身就是問題。因為這是從本位立場出發,而非站在對方立場思維。
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「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」乃是因為祂證悟「無我」,但我們雖然無法立即如此,但可以試著先放下堅硬固執的我之信念,如此方有機會「換位思考」。
此外,宋老師提醒學員三個要點:
1. 不要讓孩子厭惡,
2. 不視他們為寵物,
3. 好好把話說清楚。
「鬆」的功夫
宋老師希望學員切記一個觀念——「沒有哪個小孩是故意做不好的」。
他不壞,只是有點High
他不壞,只是愛作怪
他不壞,只是缺少愛
雖說包容,但要清楚告知孩子「你的創意不可以干擾團體」。透過導引,做到有紀律的創意。
宋老師呼籲家長,了解孩子的能力與限制。但許多家長都花太多時間關注「限制」,以至於把親子關係弄得很緊繃。所以,要學會「鬆」。這樣生命就會找到出口,而且通常比你侷限大腦所預設的還要好。
另外,家長一定要學會與老師合作,從體諒到協助,而非把孩子丟給老師就不管了。
對待特殊孩童,可採「融合教育」——非強迫他們去改變,而是讓其他人來接受這份特質。此外,老師們也要小心,不要帶頭排斥。
(註):
更多系列講座請點擊 >> 龍樹學堂 家長成長講座系列
>> 觀看更多文章內容
※ 以上文章引用自 靈鷲山慧命成長學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