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嚴經 ‧ 十地品》 成為歡喜地菩薩
圖 / 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文 / 教育院秘書室

2020年9月18日到10月4日,靈鷲山聖山寺啟建年度華嚴法會,除了全體常住法師恭誦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外,為了讓僧俗四眾更了解華嚴經的廣大智慧,並於生活中實踐自利利他、自覺覺他的菩薩行,特別恭請靈鷲山首座了意法師講授《華嚴經》裡面的《十地品》。
華嚴經裡面的十地,主要是講述大乘佛教菩薩道行者,在修行實證上的十個階段。而當中關鍵的核心就是在「菩提心」。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說:「華嚴就是把菩提心種在每個種子裡面,讓眾生都有成佛的心,讓所有的眾生全部都有智慧,讓每一個種子都連結覺悟的種子,連結一切所有的生命,讓所有的學習都是正覺的道路。」只要立下成佛的願,並依循十地有次第的修行,地地增上,從自利利他到證得圓滿法身,循序漸進,必會成就正等正覺。首座了意法師於9月27日的課程,接續前兩次《十地品》的架構介紹,本次與大眾講解「歡喜地」,也就是十地的第一地。課程首先分別說明眾生的十種「深心」、十種「直心」以及十種「大悲心」,而這三種心就是「菩提心」的三個面向。
「深心」就是「依解而行,累積資糧」,我們在戒、定、慧三學上做好聞、思、修,而在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把自己的心搞好、把對眾生的服務做好,深到與佛相等,即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體證所有一切的眾生都是連結的,就是生命的共同體。
「直心」的關鍵點是「以求佛智,同念真如」,發願要證到與佛一樣的智慧。而為了讓大眾更了解十種佛智,了意法師舉了「堅誓獅子」的故事來說明佛智中的「大無畏」:在過去毗婆尸如來時,堅誓獅子看到辟支佛沙門的清靜威儀,不僅時常親近、聽聞沙門誦經外,面臨獵人要來殺自己剝下自己的皮,寧可放棄自己的生命,也不願意起惡念。堅誓獅子便是現在的佛陀。
「大悲心」則是為了一切眾生起的心念。這三種心每個都是菩薩的修行要點,「菩薩為眾生發菩提心,求大菩提為因,依大悲心為本」因為菩薩發了這樣的心願,便從凡夫進入菩薩。
本次課程在安排上,不只一句句講解經文,了意法師先帶大眾認識架構,再從每個項目去講解經文的意思,並配合不同內容去搭配到相關的故事,讓學員反應學習效果很好,能夠了解《華嚴經》的深意外,也願意繼續累積資糧,持續在自己的修行上精進。
了意法師特別於講經前向心道法師請法,師父就「歡喜地」中的「離五怖畏」開示說:「為何菩薩可以離五怖畏?因為在空性裡沒有取捨,若有恐怖,就不在空性裡。」心道法師說他上台說法前的壓力是來自於「要給眾生什麼法?怎麼樣的法才能利益他人?」心道法師進一步解釋說:「無時無刻都是想著如何利益他人,這樣的壓力並不會讓我們怯場,時常想著利益他人時,就不會有太多的情緒。」
當我們對於佛陀所說的法有一定的了解後,帶著很純粹的信心去實踐聞思修,清楚知道自己一步步都在正確的道路上。在每件事情上,清楚明白沒有「我」去煩惱、去執著的時候,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快樂,就像是「歡喜地」的菩薩一樣。這種快樂是從心底生出來的,讓人身心安定且清涼無比。
本年度華嚴法會,靈鷲山感恩民眾到現場或線上共同深入華嚴世界,發願成熟一切眾生,進入《十地品》的法門,共同成就無上菩提。
- 《護持華嚴 富貴隨行》 上一篇
- 《華嚴經 ‧ 十地品》 持守戒律成就二地「離垢地」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