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2016青年回佛對談與會代表──陳俊杰
圖 / 文獻中心 ‧ 編譯室文 / 靈鷲山國際事務組 資料提供 ‧ 編譯室 整理
2016年九月,跟隨心道禪師前往紐約參加青年回佛對談的陳俊杰(Jack Chan),是一位充滿活力與熱忱的新加坡籍華裔年輕人。24歲那年飄洋過海,第一次來到靈鷲山無生道場,當時的他,還是個半工半讀的建築系學生。因為母親長年以來護持靈鷲山水陸法會,讓他自然而然願意親近佛法,從此找到自己生命的根源與未來的方向。回想起這段過去的因緣,歡喜與感激之情寫在臉上,難以言喻。
不知歷經多少世代,只知道從祖父那一輩起,全家人就定居新加坡,陳俊杰說自己的中文能力不太好,剛開始對佛法也不太熟悉。卻在靈鷲山無生道場裡,找到回「家」的感覺,既親切又熟悉。「我是學建築的,看見山上的每一棵樹、每一塊岩石、每一棟屋舍,都讓我非常感動。我認為心道師父簡直是一位建築大師!」從那之後連續五年,每一年他都要從新加坡回來,做水陸法會的志工。
陳俊杰代表靈鷲山,在青年回佛對談會上,與其他來自不同領域的國際青年朋友,分享自己多年來的宗教關懷與禪修經驗。受心道禪師的啟蒙,他認為要同時解決多層面的地球環境問題,其中最核心的關鍵,在於轉化人類的「意識層次」(consciousness level),以心道禪師的話來說,就是提昇「靈性」。方法則是透過禪修,達到心靈的淨化,讓心回到原點(letting the mind return to its origin)。
年紀輕輕的陳俊杰,依循心道禪師多年來的帶領與指導,能在禪修方面有許多的經驗與眾人分享。日常生活當中,他養成保持覺知的習慣,細微地觀察自己的身、語、意,再進一步深入內省。由此逐漸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,這就是「修行」。陳俊杰回想起自己學佛之前,漫不經心地隨著世俗之流,追求時尚、過度消費。學佛之後,他期許自己不忘禪師志業,為地球與人類和平做出最大的貢獻。
- 觀音慈悲願力度化人間 靈鷲山慧命學院談普門品 上一篇
- 心寧靜 與孩子更親近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