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四期教育 覺有情-法華期 覺有情-法華期 「想得開」的智慧 2017/06/14 第一個先發起菩提心,稱為「發菩提心」。你要對生死有所感覺,要知道因果,「原來這樣的因,會有這樣的果。」所以要開始學習正等正覺的方法。 法華期經論 菩提心的實踐與學習 2017/06/02 菩提心是一切諸善之王!不難發現,凡是越願意為人服務的菩薩,越能得到尊敬;所以「勸發菩提心」是首要之務。 法華期經論 剎那生起,就具足一切! 2017/05/26 在《離相論》裡面提到,如果人在一剎那能夠觀想菩提心,他的福德就不可稱量。剎那生起,就具足一切! 法華期經論 心跑哪裡都唔知,怎麼當菩薩? 2017/05/19 怎麼修持?怎麼修行?怎麼觀照?離不開涅槃妙心,離不開心的觀照。於自本心,如實了知,就是要如實了知自己的心,對自心如實觀照。 法華期經論 度眾生,度到哪裡去? 2017/05/11 「恆順眾生」是普賢十大願的第九願,願文中教導我們如何長養菩提心。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,也就是佛為了度眾生,所以有了大悲心 法華期經論 出離凡夫生死路 2017/05/04 《大智度論》文中提及,菩薩初發心,是根據無上道。「道」就是能夠出離凡夫生死的道路;見道以後,「我當作佛,是名菩提心。」所以,發心就是能夠成佛的道路。 法華期經論 開顯永恆的菩薩道 2017/05/04 佛在娑婆世界示現《法華經》,當然也惦記弟子們能否傳續給眾生,所以特別開顯菩薩道,希望續佛慧命,燈燈相傳。 法華期經論 佛的慈悲與圓融 2017/04/25 佛陀的慈悲與圓融,充分展現於法華經中,成為此經的第四個特色。佛能夠用法華的法教,來攝受三乘的修行人,也用種種的因緣譬喻來引導眾生開悟成佛。 法華期經論 類別選擇 › 法華期總說 › 法華期經論 › 法華期實踐 推薦發表 【靈鷲山網路活動報名平台】影片教學 便利報名課程與學習READ MORE【靈鷲山網路活動報名平台】系統公告與影片教學READ MORE【靈鷲山生命和平數位學習網】平台操作影片教學READ MORE 延伸閱讀 佛說「三轉」READ MORE 最前一頁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最後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