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電子報

歡迎您訂閱靈鷲山教育網電子刊物。

心之道
  • 心不跟隨現下煩惱,不隨就不會生滅。
  • 學佛,就是學著拭去塵埃。
  • 不要看小小的慈悲,它是無盡的善心、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接引。
  • 禪修,讓思緒單純,讓靈性清楚顯現。
  • 念頭在心頭,不舒服;轉個念頭,心頭就開。
  • 煩惱如同下雨,當雨過天晴,雨復何在?
  • 懂得消化煩惱,便能讓生活自在逍遙,讓生命更寬廣。
  • 負面是惡業,消極是惡業,悲觀是惡業;正面積極樂觀,就是生活禪。
  • 生命是不斷流動地,安靜下來,才能沉澱,才能傾聽。
  • 不執著、不妄想,當下即圓滿。
首頁 影音說法 經典專題 修持觀音菩薩法門 第11堂--如何修行《大悲心咒行法》:教理與觀想並重

修持觀音菩薩法門 第11堂--如何修行《大悲心咒行法》:教理與觀想並重

主講人:恆明師 影片提供單位:靈鷲山網路電視台

〈大悲咒〉與《大悲懺》,二者系出同源,皆出自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,〈大悲咒〉是觀世音菩薩從千光王靜住如來處聽聞,在補陀落迦山為大眾宣說的神咒;《大悲懺》則是知禮大師所制定的懺儀。

《大悲心咒行法》中有許多的讚偈與儀式,而它們不僅只是文辭優美,更是深藏著許多修行與觀想的內容,北宋高僧,天臺宗十七代祖的知禮大師,以〈大悲咒〉為核心,擷取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部分經文,及引用《摩訶止觀》中「非行非坐三昧」制定一部事理並重的懺儀,是為《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》(《大悲懺法》)。

天台修行的特色是兼具法教及實修,智者大師不僅留下許多著述,他自己個人就有許多因為實修而進入三昧的故事流傳下來,而知禮大師的《大悲心咒行法》也繼承著這樣子的一個精神,也就是「理觀」與「事儀」並重。


※ 以上影片內容資料由 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 提供